Alexa

國內薪資停滯不前的主因之一:全球典範轉移,台灣不是跟不上就是缺席

點「綠」成金  ——用永續發展創造台灣繁榮經濟
撰文: 林羿成、譯者/連育德     分類:G公司治理 日期:2021-10-06

過去幾年,「永續發展」與「ESG(環境、社會及公司治理)投資」已成為台灣媒體的當紅用語,ESG投資在二○二○年更是最熱門的投資主題,表現前五名的美國ETF就有三檔屬於ESG題材。舉凡碳足跡、碳中和、氣候變遷、全球暖化、綠色供應鏈、永續發展、SDGs與ESG等字眼,在媒體隨處可見。

台灣政府前有「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」,現有「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計畫」,均將永續發展視為打造經濟前景的重要環節。然而,媒體、決策者、企業與民眾是否了解永續發展的真諦,又是否知道如何落實當前的永續發展概念,仍有待時間考驗。

 

筆者至今見證並參與過三次典範轉移(paradigm shift),包括從大型主機到個人電腦、從個人電腦到網路/行動裝置、從網路到永續發展,均對人類社會的經濟、文化與環境有深遠影響。前兩次典範轉移大幅改變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,第三次典範轉移(永續發展)的影響力預計更深更廣,重新定義未來世代的工作與生活方式。正如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,永續革命勢必也會形成顛覆力道,程度甚至更加劇烈。

 

第一次典範轉移是個人電腦革命,起於七○年代中期,在一九八一年IBM推出IBM個人電腦後加速成長,而在九○年代中期達到顛峰,過程中改變了大家的工作方式,亦提升員工生產力。隨著電腦逐漸普及,許多原本單調瑣碎的工作變得簡單。台灣以生產物廉價美的零組件與電腦為主,成為這次典範轉移的一大推手,甚至可說是核心。

 

可惜的是,台灣產業陷入低毛利思惟,國內供應鏈業者搶做代工生意,反觀英特爾與微軟占據高毛利市場,拿下整體產業約八成的利潤。即使是康柏(Compaq)、戴爾與惠普等公司,獲利亦遠高於台灣供應商。